当前位置: 首页» 房山工作站» 开放实验室» 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
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 2017-03-20
实验室名称
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
接收首都科技创新券实验室
所属领域 能源环保
所属类型 国家重点实验室
认定部门 科技部
认定时间 2002年
依托单位 北京大学
主任 朱彤
领衔专家 1.科研队伍 实验室积极创造条件,吸引和培养国内外优秀人才。2000年以来共吸引多名国内外优秀中青年科学家加盟,包括朱彤博士(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要茂盛博士(百人计划研究员)、黄薇博士(美国哈弗大学)等。实验室培养人才的核心措施是支持青年研究人员在国内外学术前沿拼搏。近5年来,已培养出若干在国内外学术界具有一定影响力、主持国家基金重点项目和863课题的青年骨干。实验室固定人员29名,平均年龄40岁,其中研究人员24人,长江计划特聘教授1人,博士生导师7人,教授或研究员9人,具博士学位的16人。本实验室以优势基础学科为依托,在完善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培养体系的基础上,以科学研究为平台,通过国内外合作与交流以及直接参与国际合作大项目培养高质量的研究生。 2.骨干专家 唐孝炎,教授。195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任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专家,目前是中国环境学会副理事长,联合国环境署臭氧层损耗环境影响评估组共同主席,全球大气化学(IGAC)学术指导委员会委员,国际全球大气化学亚太地区环境研究委员会(APARE)委员。主要研究方向是光化学烟雾污染研究、酸雨和酸沉降研究、臭氧层保护。
平台 环境保护检测与技术研发平台
服务内容 国家重点实验室经过十多年的建设在大气环境科学领域,形成了大气环境化学和大气环境模拟与控制两个特色的学科方向。近年来对大气细粒子污染和城市区域污染控制开展了系列研究,并率先提出“大气复合污染”的概念,引起国际同行的广泛关注和浓厚兴趣。对这一问题的深入研究,为解决我国大气污染问题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也极大丰富了大气环境化学的理论。国家重点实验室重视基础设施的能力建设,在“985”和“211”经费支持下,形成了以现场测量、实验室模拟和数值模型为研究手段的大气化学与大气环境研究平台,具有先进的外场实时在线观测技术,而且拥有大气化学反应模拟、大气边界层物理过程的风洞模拟、微量物质地气交换通量的微气象测量等独特手段。正在建设的“大气环境与全球变化”和“环境与健康”两个“985 ”研究平台,分别在北京大学和河北坝上建立了城市和区域大气环境观测站。拥有两个流动观测集装箱实验室和用于环境与健康研究的流动观测车。借助985平台的建设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包括大气组分和气象因素的在线监测手段和数据库管理,将推进大气科学的前沿发展,同时为国家决策提供科学支撑。国家重点实验室与欧盟、美国、加拿大、日本,以及台湾和香港地区的一流大学和研究所有着长期广泛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把握大气化学的最新发展动向,并根据中国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前沿性科学问题、研究思路和决策支持。